渗透、挑衅与对抗:越南战争影响下的朝鲜半岛

半岛分裂
冷战前期的东北亚形势,表现为南北两个“三角同盟”的对峙关系。
北三角同盟是苏、中、朝,同盟依据是中苏、中朝、苏朝友好合作(同盟)互助条约。南三角同盟是美、日、韩,同盟依据是《美日安全保障条约》、《美韩共同防御条约》,以及协调日韩关系的《日韩基本关系条约》。
朝鲜半岛是南北三角同盟较量的舞台,这种较量既体现为海权与陆权的交锋,也体现为两种意识形态的碰撞,还体现为大国利益与战略的对抗。
朝鲜战争结束后,东北亚没有爆发战争,大体上维持着冷战的局面。

《共同警备区》剧照
没有爆发战争,不代表风平浪静。事实上,冷战期间半岛南北曾多次发生武装冲突,但最终都被背后的大国压制住了,没有酿成大规模战争。
这类武装冲突,以60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初,最为频繁。这个时间段与美国、韩国卷入越南战争的时间,大致吻合。
换句话说,发生在中南半岛的越南战争,极大地影响了朝鲜半岛南北关系。
这种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韩国派兵越南,实现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双飞,整体实力已经赶上甚至超越朝鲜,二是朝鲜为了支持北越抗美大业、趁机推进半岛统一,向韩国发起了频繁的挑衅和攻势。
《共同警备区》剧照
01
1964年越南战争升级后,韩国响应美国的号召,开始向越南派兵助战。
根据韩国国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:1965年-1973年间,韩国曾向越南派遣5批部队,连上轮换部队,韩国总计向越南派兵312853人次,韩国驻越部队常年保持在小5万人,人数仅次于美军位居第二。
韩国出兵越南,是为了拓展国运,获取“战争红利”。
用韩国前国防部长的金圣恩话说:越战伊始,韩国的决策者就不关心谁会赢得战争的胜利。在韩国领导人看来,越南战争是唯一的黄金市场,韩国政府可以向越南派遣失业人员、出口产品,从而使韩国的老百姓和士兵获得经济上的好处,而美国政府的战争采购项目,也将促进韩国新生工业的发展。战争拖得越久,对韩国经济的发展就越有好处。
1968年韩国街头
韩国的目的确实也达到了,它留住了驻韩美军,获得了美国的安保承诺,强化了美韩同盟关系,解决了经济起飞的资金瓶颈,实现了军队现代化。
这些事情,之前在《韩国参加越南战争始末》一文中详细说过,不再赘述,今天要说的重点是越南战争对朝鲜的影响。
02
同为大家庭的成员,朝鲜和越南在1950年建交后,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。
不过,这种友好并没有对越南战争产生实际影响——实力不行,距离太远,自己尚未完成统一,所以朝鲜对发生在越南的事爱莫能助。1961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,情况才发生变化。
认不认怂?
古巴导弹危机中,赫鲁晓夫最后怂了,此事严重影响了苏联的国际声望,动摇了小伙伴们对大哥的信心。朝鲜就认为:如果朝鲜半岛爆发战争,苏联也可能会怂,不会支援自己。
为了强化自我保护能力,1962年12月,领袖金成柱提出了“四大军事路线”,即全民武装化、全国要塞化、全军干部化、全军现代化。外交上,朝鲜开始谋求与大家庭其他成员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,以便争取更多国际援助。
北越作为大家庭的成员,与朝鲜同病相怜,自然成了朝鲜的重点关注对象。
大约于此同时,南北关系也紧张了起来。
50年代末60年代初,朝鲜无论经济还是军事实力,都能碾压韩国,在南北竞争中更具有吸引力。占据优势的朝鲜,一直以高姿态倡导半岛和平统一。
金成柱慰问小战士
韩国处于下风,让美国非常不爽,为了增强韩国对抗北方和平攻势的实力,美国加大了对韩国的军事援助,1962年,美国军方提出了对韩国的5年军事援助方案,计划在未来5年里,每年向韩国提供2.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。
不仅如此,美国还大力撮合韩日邦交正常化,加强在韩国的军力部署,先后在韩国部署了“长曲棍球”、“克罗基特”、“上士”3种地对地导弹,以及“奈基”防空兼地对地导弹。
显然,这些行为刺激了朝鲜的敌对情绪。
1963年5月,一架美军直升机在执行侦察任务时,飞过三八线进入了朝鲜境内,被朝鲜军队活捉了。
朝鲜要求美国道歉,并想以此为契机,与美国进行谈判,改善与美国的关系。
美国为救回被俘飞行员,同意道歉,但却无视了朝鲜的善意,不接话。
《实尾岛》剧照
朝鲜大失所望,逐渐调整了温和的策略,对美、韩采取激进、强硬的态度。
此后,美国越来越深地陷入越南战争,无力在朝鲜半岛应对另一场战争,朝鲜抓住机会,对韩国和驻韩美军发起了挑衅和攻势,半岛局势迅速升温。
03
越南战争,既是南北对抗,也是两大阵营的较量,南北三角同盟中的苏联、中国、美国,韩国,都深度卷入了战争,朝鲜也不甘置身事外。
朝鲜认为:越南战争的拖累,可以迫使驻韩美军撤出韩国,从而为了半岛统一创造条件。因此朝鲜应该一面大力援助北越,一面加速推动南朝鲜革命。
1964年2月,朝鲜开了个大会,在会上,金成柱认为解放南朝鲜的时机来了,要求效仿北越,在南朝鲜建立类似于“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”的组织,领导南朝鲜人民革命,内外夹攻,推翻亲美的韩国军人政府,实现统一大业。
2个月后,金成柱声称:(朝鲜)把对越南的侵略行为看作是对朝鲜人民的侵略行为。同年6月,金成柱在与东德代表会谈时表示:朝鲜将每月从工人的工资里扣取2元钱,其中1元钱用于支援越南战争,5角钱用于南朝鲜革命事业。
当时,朝鲜工人平均月工资才50元,1元钱已经不少了。
此后,越战升级,韩国出兵越南,朝鲜对北越的支持和对韩国的敌视,与日俱增,并在1968-1969年间达到了高潮。
越南战争美军士兵
先说对北越的支持。
1966年1月,朝鲜与北越签订了无偿援助的协定,9月30日,两国总参谋长签署协议,决定朝鲜空军分三批向北越派遣“专业官兵”。10月,朝鲜向越南派遣了100余名心理战专家和地道专家,配合越南南方抗美斗争。
10月末,朝鲜向北越派遣了第一批米格-17歼击机及其飞行员、地勤机械师,他们经中国云南蒙自抵达河内嘉林机场。他们被编为第203歼击航空兵团,负责培训北越飞行员,也直接参加战斗。
此后,朝鲜又追加派遣了飞机和飞行员,先后到达北越的朝鲜空军飞行员多达800人,他们每70人组成一个联队,轮番在越南驻扎6个月。
1965-1975年,朝鲜还向越南累计提供了5000万美元现金,以及大量火炮、运输车辆、被服等作战物资。
越南游击队
04
援助北越,与打击韩国,是一体两面。
韩国出兵越南后,美韩关系更加紧密,韩国军队得到了大批先进美式装备,还在越南战场参加实战,打野升级,摸索对付游击战的办法,这令朝鲜很不安,它必须做些什么,来平衡这种战略劣势。
朝鲜想到的办法是,以游击战的方式,对韩国进行渗透和打击,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。
首先,这会给韩国造成压力甚至混乱,便于朝鲜乱中取胜,搞垮朴正熙政府。
其次,韩国面临安全威胁,可能减少甚至撤回驻越军队,这就减轻了北越的压力。
最后,挑衅韩国必然会激怒韩国,从而招致韩国的反击,但美国在深陷越南战场的情况下,是不会支持韩国反击的,这就在美国和韩国之间制造了不和的因素,削弱了美韩同盟关系。
《实尾岛》剧照
从1966年10月开始,南北武装冲突次数激增,今天击沉你一艘炮艇,明天炸毁你的营房,后天摸你几辆军卡、打几个冷枪,总之让你不得安宁。
1967年4月,韩国军队首次使用火炮应对朝鲜军队的挑衅——3个炮兵营向对面发射了585发炮弹,10月,朝鲜军队也动用了火炮。
1967年的前10个月里,朝鲜在非军事区的重大挑衅事件有423起,小型挑衅事件有117起。
朝鲜还从军队中挑选精英士兵组建突击队,对其进行特训后派往韩国从事游击战争,这些人渗透到韩国后,到处搞袭击,煽动韩国民众起来搞革命,仅1967年,朝鲜突击队就与韩国军警发生了至少215起武装冲突,200多名突击队员被打死。
这是自朝鲜战争之后,南北双方最大频度的武装冲突。
然而,这只是前奏,朝鲜更大的手笔在1968年。
1968年1月,朝鲜突击队袭击了韩国总统府青瓦台,几天后,朝鲜军队又在海上捕获了美国侦察船“普韦布洛号”,俘虏了82名美国船员,由此酿成了长达11个月的“普韦布洛号”危机。
金成柱似乎看穿了美国底牌,知道美国不可能发飙,所以才有恃无恐地挑衅,他声称:如果美国鬼子敢发动战争,那就较量吧。
1968年11月,朝鲜又派遣了一支120人的突击队,在韩国东海岸登陆,准备实施游击战,不过美韩方面也学精了,反渗透、反游击作战能力很强,朝鲜突击队一过来就被消灭了。
整个1968年,在韩国被捕的朝鲜突击队多达1245人。
EC-121侦察预警机
1969年4月,朝鲜出动2架米格战机,在朝鲜附近海域上空,击落了1架美国EC-121侦察预警机,31名美军飞行员全部丧生,同年8月,朝鲜又击落了一架闯入领空的美军直升机,捕获了3名美军飞行员。
而美国只能忍气吞声,用道歉换回被俘飞行员。
05
朝鲜的目的达到了吗?这个问题得具体分析。
把韩国搞乱,进而搞垮朴正熙政府,这个目的显然没达到,相反,朴正熙利用北方的挑衅,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。
一方面,朴正熙以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为借口,不断打压反对派,强化自己的权力,建立了高度集权的统治;另一方面,朴正熙以抵抗北方的攻击为借口,多次向美国索要各种军事援助,美国基本上满足了韩国的要求。
《黑社会2以和为贵》剧照
迫使韩国减少甚至撤回驻越军队,以减轻北越压力,这个目的实现了一半。
韩国出兵越南本质上是一场生意,朴正熙认为派兵多多益善,去的越多,赚的越多。
所以连续5次派兵越南后,他还打算继续向越南增兵,但朝鲜频繁挑衅,让韩国人感到不安,纷纷反对继续派兵,朴正熙这才作罢,韩国驻越军队的规模始终被控制在5万人以下。
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减轻了北越的压力。
挑拨美韩关系,这个目的也没有达到。
朝鲜虽然抓了美国的船,打下了美国的飞机,还打死打伤了不少美国士兵,但美国一直在克制和忍耐。
朴正熙,《南山下的部长》剧照
虽然朴正熙多次叫嚣要对朝鲜实施报复,韩国军队也对朝鲜发起过多次先发制人的袭击,但美国要求朴正熙淡定——美国的重点是越南,只要朝鲜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,美韩军队必须克制,这是大局。
被打了还要求淡定,朴正熙表示做不到,美韩关系确实出现了矛盾,不过,这种矛盾并不是根本性矛盾,不至于让两国彻底翻脸。而且,约翰逊政府为了安抚朴正熙,给韩国发了很多大红包,要钱给钱,要武器给武器。
朴正熙拿到实惠后,也不再闹了,双方关系整体比较和谐。
朴正熙与约翰逊
06
朴正熙不闹,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此时朝鲜正在被韩国赶超,韩国已不再畏惧北方进攻。
整个50年代和60年代初,朝鲜的军事力量强于韩国,然而,随着韩国经济走上正轨,军事现代化升级,到1968年韩国的军事力量超过了朝鲜(空军除外,美国为防止韩国挑衅北方,限制韩国空军发展)。
韩国后来居上,朝鲜心里急啊,只能追加军费开支,与韩国展开军备竞赛。
1959年,朝鲜军费开支占国家预算不到4%,1960-1966年间,朝鲜军费开支占国家预算年均值的20%,1967-1971年间,军费开支占国家预算年均值的30%。
然而,朝鲜奋力追赶,仍改变不了南北军力差距愈拉愈大的事实。
有人评论,“如果韩国不是通过越南战争,在60年代末期和整个70年代得以迅速发展,半岛的力量均衡将不会如此严重扭曲,两国也许会在中美关系缓和的大背景下跨出迈向统一的步伐。”
1969年是南北冲突的高潮期,之后冲突频率减少,双方关系逐渐缓和。
球王会·(中国)体育官方网站缓和的原因也很简单——大势所趋。
1969年“尼克松主义”出台,其核心就是:美国的盟友们,要自己管自己,除非受到核威胁,否则美国一般不会出手。
“尼克松主义”是美国全球战略收缩的信号,美军从越南撤军只是时间问题。从越南撤出之前,尼克松先把驻韩美军撤了1个师,并建议韩国与朝鲜进行对话、改善关系。
1969年尼克松在关岛讲话,提出了尼克松主义
1972年2月,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,北三角同盟事实上解体了。
越南战争要结束了,美国萎了,中美讲和了,半岛局势也逐渐平静下来了。
1972年7月,朝韩签署了《南北共同宣言》,两国关系进一步松动缓和。
为什么中美关系缓和,能直接作用于朝韩关系缓和呢?
小国只是棋子,棋子是进是退,取决于下棋的人——背后的大国。
大国较量的结果,决定了世界政治走向,这叫“大势”,小国只能顺势而为。
《共同警备区》剧照
举个例子:
1975年4月,北越即将打垮南越,完成统一。
金成柱看别人成功了,又动了统一心思,于是分别找中、苏帮忙,希望两国支持他搞统一。
对此,中国的回答是:国际形势变了······要用新的战略概念,来替代过时的、不符合现实的概念。这话是什么意思,就不用解释了吧。
苏联更绝,直接回绝了金成柱的访苏请求,谈都不想和他谈这个问题。
大国态度如此,小国怎么逆势而为?
【参考资料】
《越南战争与朝鲜半岛南北关系》
《越南战争辐射下的朝鲜半岛》
《1960年代中后期朝鲜半岛危机研究》
《论越南战争与韩国国防实力增强之关系》